生活中,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早上起床时突然天旋地转,或者低头系鞋带、抬头晾衣服时突然一阵眩晕,恶心想吐,可休息一会儿又好了。很多人以为这是没休息好或者低血糖,但很可能这是一种叫做
耳石症,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,是一种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。耳朵里有个专门负责平衡功能的器官,叫内耳,内耳中有三对半规管,半规管里有一些代谢产物,主要是磷酸盐结晶,这些结晶物质长期蓄积就形成了类似结石状的物质,也就是耳石。一般的情况下,耳石乖乖地待在它该待的地方,可一旦因为某些原因,比如头部外伤、内耳供血不足、病毒感染,或者是随年纪增长耳石自然脱落等,耳石就可能从原来的位置掉出来,跑到半规管里。当咱们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时,比如起床、躺下、翻身、低头、抬头等,耳石就会随着重力作用在半规管里移动,刺激到半规管里的毛细胞,从而引发强烈的眩晕感,还可能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出冷汗等症状。不过,这种眩晕通常是短暂的,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,发作后可能还会残留一些头昏、走路不稳的感觉。
耳石症手法复位是靠谱的,而且是目前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之一。它的原理是利用头位改变和引力作用,帮助耳石回到正确的位置。在手法复位过程中,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头部转动、倾斜和俯仰动作,这些动作的设计是为了利用重力和惯性,使脱落的耳石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,重新定位到耳石器或前庭器官中更稳定的位置。手法复位的过程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头晕或眩晕,但这是正常的反应,意味着耳石在移动并尝试回到正确位置。
大量临床实践表明,对于大部分耳石症患者来说,经过正确的手法复位治疗后,症状能获得明显缓解甚至消失,很多人一次复位就能成功,而且恢复快、效果立竿见影,一段时间内很少再复发。当然,也有部分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多次复位,或者复位后症状没有完全缓解,这可能与耳石脱落的数量、位置、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。但总体来说,手法复位是一种安全、有效、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。
常见的耳石症手法复位方法有:Epley法(后半规管首选)、Semont法(后半规管)、Barbecue翻滚法(水平半规管)、Gufoni法(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)、Brandt-Daroff训练(辅助康复)。需由专业医生操作,动作需连贯但轻柔,避免颈部过度伸展。复位后避免剧烈活动,保持头位固定。以右耳为例:
快速仰卧:保持头转向右45°,身体迅速平躺,头悬于床外(低于床面30°),维持1分钟。
身体转向健侧:身体整体向左转动至左侧卧位(头随身体转动,面部朝左下方),维持1分钟。
快速侧卧至患侧:身体迅速向右侧卧,头部保持左转45°(头悬床边),维持1-2分钟。
快速翻转至健侧:从右侧卧位直接翻转为左侧卧位(头仍保持左转45°),维持1-2分钟。
快速侧卧至患侧:身体迅速向右侧卧,头部自然下垂(不需要刻意转动),维持1-2分钟。
2.手法复位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不能擅自操作。不同的耳石症类型需要采用不一样的复位方法,而且每个动作的角度、方向和保持时间都有严格要求,如果操作不当,不仅无法达到复位的目的,还可能加重症状,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,比如颈椎损伤等。
3.患者在复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,准确完成每一个动作,动作要迅速、连贯,避免中途停顿或改变方向,如Semont、Barbecue和Gufoni法需快速完成(1-2秒内),Epley法则可稍慢。
4.每个都要保持充足的时间,一般至少30秒以上,直到眩晕感消失,这样才可以让耳石有足够的时间移动到正确的位置。此外,单次复位成功率约80%,若未完全缓解可重复1-2次,但无需过度操作。
5.在进行手法复位前,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估,如果患者有严重的颈椎病、心脏病、高血压等疾病,或者年龄较大、身体比较虚弱,可能不适合进行手法复位,或者需要调整复位方法,以降低风险。
6.复位过程中,最好有家属陪同,以便在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给予帮助。复位完成后,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、低头或仰头,睡眠时垫高头部。
耳石症手法复位是一种靠谱且有效的治疗方法,对于大部分耳石症患者来说,能快速缓解症状,提高生活品质。